線上八字排盤

十二天幹地支對應五行 十二天幹地支對應五行屬性

十二天幹地支對應五行 十二天幹地支對應五行屬性

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相信很多人都曾聽過,不過多數人對這方面的認知都很淺顯,十二地支是中國古老的用來紀年紀時的曆法之一,在歷史上擁有的地位,不可不謂之大,十二地支也有對應的屬相也有對應的時間與五行,十二天幹地支對應五行屬性,通過小編的解答,讓大家好好了解一下。

【十二天幹地支對應五行】

十天幹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十二地支為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
甲為棟梁之木,乙為花果之木,甲乙東方木。丙為太陽之火,丁為燈燭之火,丙丁南方火。戊為城牆之土,己為田園之土,戊己中央土。庚為斧鉞之金,辛為首飾之金,庚辛西方金。壬為江河之水,癸為雨露之水,壬癸北方水。

子鼠屬陽水,亥豬屬陰水。寅虎屬陽木,卯兔屬陰木。巳蛇屬陰火,午馬屬陽火。申猴屬陽金;酉雞屬陰金。辰龍、戌狗屬陽土。醜牛、未羊屬陰土。

五行相生與相剋

1、五行相生: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。

2、五行相剋: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

3、五行相竊:金竊土,土竊火,火竊木,木竊水,水竊金。

4、五行相溺:金蒸水,水溺木,木溺火,火燥土,土掩金。

十二地支配屬五行與天干有類似意義

寅、卯月為春季的正、二月,正是東方風木之氣當令之時,故寅、卯在五行同屬木。

巳、午月為夏季四、五月,正當南方火熱之氣當令,故巳、午在五行同屬火。

申、酉月為秋季的七八月,正是西方燥金之氣當令,故申、酉在五行同屬金。

亥、子月為冬季的十、十一月,正當北方寒水之氣當令,故亥、子在五行同屬水。

辰、未、戌、醜分居春夏秋冬四個季月,都是中央濕土之氣寄於四時月份,故辰、未、戌、醜五行同屬土。具體講,即在春三月(辰)夏六月(未)秋九月(戌)冬十二月(醜)的四個月的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節氣前的十八天,都是中央土寄王之時。

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地支的五行屬性:亥子屬水,寅卯屬木,巳午屬火,申酉屬金,辰戌丑未屬土。

十二地支相對應的時間

【子時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。(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)。

【丑時】雞鳴,又名荒雞: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。(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)。

【寅時】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(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)。

【卯時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: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(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)。

【辰時】食時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餐時間,(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)。

【巳時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(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)。

【午時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)。

【未時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陽偏西為日跌。(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)。

【申時】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:(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)。

【酉時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(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)。

【戌時】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時太陽已經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(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)。

【亥時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靜。(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)。

【十二天幹地支對應五行屬性】

天干地支簡稱“干支”,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地支: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,古人以此作為年、月、日、時的序號,叫“干支紀法”。

早在公元前2697年,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,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,探究五行(金木水火土),始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等十天幹,及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等十二地支,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。

考古發現,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,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,可能是當時的日曆。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干支紀日了。根據考證,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(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),曾發生一次日食。這是中國使用干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。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。

干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,從未間斷。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,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。

五行天干地支:

木:甲乙寅卯辰

火:丙丁巳午未

土:戊己辰戌丑未

金:庚辛申酉戌

水:壬癸亥子丑。

(1)、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

十天幹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
十二地支: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
天干地支紀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,地支在後,比如今年2005就為-乙酉年。

天干算法:

4、 5、 6、 7、 8、 9、 0、 1、 2、 3 對應的十天幹就是。

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
數字為年代的最後的一位數字,比如2005年,最後一位是5,對應的天干就是乙。

地支的算法:用年代數除以12,後面的餘數就代表某個地支。

餘數分別為:4、 5、 6、 7、 8、 9、 10、 11、 0(能整除)、1、 2、3

代表地支為: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 未、 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
比如2005年為例:年代末尾數為5,對應的天干為乙,2005除以12,餘數為1,對應的地支為酉,所以2005年為乙酉年。

(2)、對應數字:1、 2、 3、 4、 5、 6、 7、 8、 9、 0。

相應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
對應數字:1、 2、 3、 4、 5、 6、 7、 8、 9、 10、 11、 0。

相應地支: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 申、 酉、 戌、 亥。

公元年份-3,除以10得餘數可得天干,如1984年,(1984-3)|10=1所以天干為甲。

公元年份-3,除以12得餘數可得地支,如1984年,(1984-3)|12=1所以地支為子。

所以公元1984年為甲子年。

(3)、查表法,前提是你要有個六十甲子表

干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。即: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,用於紀年。按此排法,當天幹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後,可構成60干支。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,周而復始,即如民間所說“六十年轉甲子”。

天干是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也叫天干;地支是: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也稱十二地支。干支還有陰陽之分: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為陽干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為陰乾;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為陽支,醜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為陰支。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,排列起來,天干在前,地支在後,天干由甲起,地支由子起,陽干配陽支,陰乾配陰支(陽干不配陰支,陰乾不配陽支),天干經六個循環,地支經五個循環正好是六十,就叫做“六十干支”。按照這樣的順序每年用一對幹支表示,六十年一循環,叫做“六十花甲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