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與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的,為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,通過五行我們可以知道很多的只是,比如可以透過五行來猜測你的命運等等,八卦圖方位金木水火土是什麼呢,它們是有關聯的,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八卦圖方位對應地支的解析,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小伙伴!
【八卦圖方位金木水火土】
原指“五材”,即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《左傳》:“天生五材,民並用之。”後指構成宇宙萬物的五種物質元素。西週末年,史伯提出了“以土與金、木、水、火雜,以成百物”的觀點,反映出探求事物間相互關係的思想。陰陽五行家鄒衍釋“五行”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為“五德”,認為王朝交替是五德循環轉移的結果。西漢董仲舒吸取陰陽家思想,明確提出“五行相生”的觀點,著有《五行相生篇》。五行又稱五常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案往舊造說,謂之五行。”楊倞註:“五行,五常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是也。”佛學中的五行指聖行、梵行、天行、嬰兒行、病行(《涅槃經》),又指布施行、持戒行、忍辱行、精進行、止觀行(《大乘起信論》)。
(1)木生火;因為木性溫暖,火隱伏其中,鑽木而生火,所以木生火。
(2)火生土;因為火灼,能夠焚燒萬物,最後都會化為灰燼。而灰即土,所以火能夠生土。
(3)土生金;因為最原始的金子往往埋藏在土中,石頭,或者地底下;隨著大自然津潤而生;所以土能生金。
(4)金生水;因為少陰之氣(金氣)溫潤流澤,當遇到火鍛鍊後,金也可變為水(即熔化),所以金生水。
所謂五行相剋,即是相互制約的。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人以為“相剋就兇”;其實不然,五行相剋和相生都不可以一概論吉凶,而是要依據實際需要而定;如果需要就吉,不需要就兇。
(1)水克火;原理:眾勝寡,故水勝火(水比火多,就能滅火)。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看到消防人員會拿起很多的水去完成滅火的消防作業,這就是利用的水克火原理。
(2)火克金;原理:精勝堅,故火勝金(金雖然堅硬,但也能被精火融化)。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看到鑄造工人們要用高溫爐熔化了金屬物,再鍛造成為其他形狀,這就是利用的火克金的原理。
(3)金克木;原理:剛勝柔,故金勝木(金比木頭剛強)。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看到木匠們拿斧頭和電鋸砍樹,這就是利用的金克木的原理。
(4)木克土;原理:專勝散,故木勝土(木為專,土為散,聚在一起勝過分散)。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看到樹木在不斷的生長的過程,汲取了土中的養分,使得土中的養分減少,這就是利用的木克土的原理。
(5)土克水;原理:實勝虛,故土勝水(土為實,水為虛)。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看很多大壩水庫,能夠把水蓄藏住,使得水不亂流,這就是利用的土克水的原理。
(5)水生木;因為水溫潤可使樹木生長旺盛, 所以水生木。
1、代表方位:東方木;南方火;西方金;北方水;中央土。
2、代表季節(節令):春木;夏火;秋金;冬水;每季末月土。
3、代表顏色:青木;紅火;白金;黑水;黃土。
4、代表五臟:肝木;心火;肺金;腎水;脾土。
5、代表情志:怒木;喜火;悲金;驚水;思土。
6、代表天干:甲乙木;丙丁火;庚辛金;壬癸水;戊己土。
7、代表地支:寅卯木;巳午火;申酉金;亥子水;辰戌丑未土。
8、代表八卦:震巽木;離火;兌乾金;坎水;坤艮土。
【八卦圖方位對應地支】
陰陽五行是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。那時候他們認為世間的萬物都是由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種元素構成的,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。比如可以顏色區分,可以味道區分、以五臟、以五情、等。每種事項都能夠呈現出五行。
而世間萬物相生相剋,比如說五行有生成、相生、相剋的順序。相生的順序為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。而相剋的順序則是: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、木克土、土克水。這就是所謂的萬物相生相剋。那時候沒現在這麼科學,所以五行就被當時的人成為是解釋自然和生命現象的一種理論。
八卦兩面代表陰陽,那時候古人把萬物都分成了陰陽的兩面,比如說陰暗的地方就是屬陰,受到光照的就是陽。葉子的正面為陽,背面為陰。女人屬陰,男人屬陽。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,用“一”代表陽,用“- -”代表陰,用三個這樣的符號,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,組成八種不同形式,叫做八卦。
八卦中每一卦所代表的飾物不同的事物。乾代表天,坤代表地,巽(xùn)代表風,震代表雷,坎代表水,離代表火,艮(gèn)代表山,兌代表澤。八卦對應的五行分別是金-幹、兌 乾為天,兌為澤。木-震、巽震為雷,巽為風。土-坤、艮 坤為地,艮為山。水-坎。坎為水(月亮)。火-離 離為火(太陽)
天干地支,簡稱“干支”。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被稱為“十天幹”,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 “十二地支”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,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,組成了干支紀法。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,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,此外還曾用來紀月、紀年、紀時等。
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。“五行”具體是指金行、木行、水行、火行、土行,“五行”學說同今天的數學、物理、化學一樣,一直是中國古代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,無論道家、醫家、兵家、儒家、史家、雜家、歷算家都必須精通“五行”。八卦,是陰陽、五行的延續,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。八卦是:幹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離、坤和兌。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、測卦、風水等學科上。
甲為棟梁之木,東方。乙為花果之木,東方。
丙為太陽之火,南方。丁為燈燭之火,南方。
戊為城牆之土,中方。己為田園之土,中方。
庚為斧鉞之金,西方。辛為首飾之金,西方。
壬為江河之水,北方。癸為雨露之水,北方。
五行與地支、方位的對應關係
(1)地支三合:
子(鼠)、辰(龍)、申(猴)合水局;巳(蛇)、酉(雞)、醜(牛)合金局; 寅(虎)、午(馬)、戌(犬)合火局;亥(豬)、卯(兔)、未(羊)合木局。
(2)地支六合:
子(鼠)與醜(牛)相合化土,寅(虎)與亥(豬)相合化水,卯(兔)與戌(犬)相合化火,辰(龍)與酉(雞)相合化金,巳(蛇)與申(猴)相合化水,午
(馬)與未(羊)相合化日月。
(3)地支與五行、方位的關係:
子(鼠)屬陽水,北方;亥(豬)屬陰水,北方。寅(虎)屬陽木,東方;卯(兔)屬陰木,東方。巳(蛇)屬陰火,南方;午(馬)屬陽火,南方。申
(猴)屬陽金,西方;酉(雞)屬陰金,西方。辰(龍)、戌(犬)屬陽土,中方; 醜(牛)、未(羊)屬陰土,中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