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算命文曲星是什麼意思】
文曲星,星宿名之一,為北斗第四星。在中國傳統思想中,文曲星主文運。
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,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,是中國古代學問文章、科舉士子的守護神。道教奉其為主宰功名利祿的神仙。而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。中國民間傳說出現過的文曲星包括:比干、范仲淹、包拯、文天祥、許仙的兒子許仕林、劉伯溫。文曲星屬癸水,主科甲功名.
文曲星屬甲級星,五行屬陰水,是北斗助星,化氣為舌辯,主科甲,較偏向口才、哲學、命相、歌藝等藝術,為六吉星之一。代表姜子牙的女將龍吉。
文曲星守於人命、身宮,代表桃花,身上常有異痣,為人聰明伶俐,善於口舌辯論,個性略帶孤僻,但有表演才華。文曲星最喜歡在廟旺宮位與祿存星同坐,若在三方四正加會照文昌星,稱為“祿文拱命格”,主富貴,能因文而進財,在才藝方面表現卓越。若無煞湊,必為富有的知名人士。
文曲星也喜歡化科,可增強其舌辯、音樂等藝術方面的能力,但文曲星若落陷,則難以發揮其藝術才華。文曲星屬陰水,含有桃花性質,又因其為時系星(依出生時辰而排定),更突顯了其朝三暮四、水性楊花的性質,故文曲落陷時又逢化忌,必主藝術才藝難伸,易在感情、金錢、口舌上產生是非與困擾。如更逢廉貞、火、鈴星,留意會貽誤時機;如遇紅鸞、天喜、咸池、天姚等桃花星,更不利於感情,慎防有傷心事發生。
文曲星喜與武曲星同宮,同在亥宮,主學識淵博;同在戌宮,可減少武曲星的孤獨,也可減少文曲星的桃花。文曲星為舌辯之文星,故不宜與易惹口舌是非的巨門星同宮,對女命尤為不吉,主多有感情困擾。若文曲星獨坐戌宮,再三合會照太陽、巨門二星,稱為“桃花滾浪格”,無論男女命,桃花如浪,滾滾而來,在感情生活上都會產生困擾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文曲星下凡投胎的特徵
文曲星下凡投胎從身體上來看,一是在手背上有黑痣,注定“掌文墨”,生來好智慧,只要是他接觸的知識都能很好的掌握,學習能力超乎常人,學識不盡,仕途平坦,在學術界擁有很高的聲望,這輩子可以憑藉出色的學業出人頭地。
斷掌,同樣遵守男左女右,有斷掌的人今生注定大富大貴,會得到許多貴人相助,一生財源廣進,生活順心。還有一種你會發現很多剛出生的小朋友上有胎記,不要以為這是不好的,這正是文曲星下凡,這種人長大後擁有很好的領導才能,天資聰慧。
臀部生有胎記的人,相傳為文曲星下凡,生來機敏過人,穩坐江山,這個部位的胎記無論是什麼顏色形狀的,都是福氣的象徵。因為臀部生有胎記的人,內有廣博親緣,外有繁盛桃花,一生事業順利,生意如魚得水,再加上天生精明而穩重的個性,總能登頂巔峰。
【文曲星的來源是什麼呢】
文曲星的傳說很多,但廣為人知的文曲星的化身,指的是“梓潼神”(文昌帝君)。梓潼神原是晉朝人,姓張名亞子,居四川梓潼縣七曲山,東晉寧康二年起兵反抗前秦苻堅時陣亡,獲奉為梓潼神。後四川學子認為梓潼神有護佑文運之力,每逢考試,皆往祭之。唐玄宗入蜀時,途經七曲山,有感於張亞子英烈,遂追封其為左丞相。宋真宗時封為“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”,宋光宗時封為“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”。宋理宗時又復封“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”,元仁宗延佑三年(1316年)敕封“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”。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稱為“文昌帝君”
一種說法認為福星是天官,所以有官服打扮,主吉祥如意;祿星又稱子星,因而懷抱嬰兒。但另一種說法則堅持福星抱子,傳說周文王有99個兒子。在去朝歌當人質的途中又撿到一個男孩,取名雷震子。在伐紂的過程中,雷震子立下了不少奇功。後人因周文王有百子之福,故為福星代表,手抱嬰兒。
福、壽、祿三星的產生和演變有一個過程,其中祿星出現的時間晚,大約在明代時才出現,稱其為“上清祿德星君”,與“上清福德星君”、“南極老人壽德星君”並列,正式開始福祿壽的並行。
但是道教典籍中對祿星語焉不詳,民間傳說中較多地認為他就是文昌星。文昌星又稱為文曲星,他可是科舉制度建立之後大大有名的一位星君。道教典籍中稱他為張亞子,或張惡子,傳說他仕晉殉國,人們立廟祭祀。
張亞子歷史上的真名叫張育,是抗擊前秦的英雄,戰死沙場。《十六國春秋輯補·後秦錄》載:前秦建元十二年(376),姚萇至梓潼七曲山,遇見一位自稱張亞子的神人告訴他:秦無主,正是在等他的歸去。於是姚萇據秦稱帝,立張相公廟。
歷史上改朝換代,往往偽托神旨,姚萇的行為一點都不奇怪,至於他為什麼會選擇張亞子,可能就出於他曾經與前秦抗爭的歷史吧。後來安史之亂,玄宗入蜀,有感其英勇無畏,而隆重祭祀,追封張亞子為左丞相。
黃巢起義時,唐僖宗又踏著先祖的足跡至蜀,再次親祭張亞子,並封為濟順王,還解配劍留贈。因唐代兩代帝王的崇拜,張亞子的聲名遠播。到了積弱積貧、外辱不斷的宋代,張亞子更成為帝王們的救命稻草,好幾代天子都爭先恐後地給他加封號。
比如“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”,“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”,以後漸漸同“文”聯繫起來了,直至元仁宗延佑三年(1316),敕封張亞子為“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”,從此張亞子文昌星的身份才正式成立。打這以後,全國各地就有了數不勝數的文昌廟、文昌閣。也附會出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間祿籍的傳說。
當時,科舉考試已成為讀書人入仕的首要途徑,科考以文為本,因此文昌星掌管祿籍,實際上就是掌管了讀書人的命運,所以一直以來備受推崇。一些有名的才子還每每被說成是文曲星下凡。
此外,“祿”也是官員的俸祿,因此祿星朝服、主財之說也悄然興起,這就導致了福、壽、祿三星的混亂解釋,以至於福星和祿星難以區別開來。
相比之下,壽星的身份簡單得多,大家都知道他的仙號叫“南極仙翁”。《西遊記》第七回寫道:“霄漢中間現老人,手捧靈芝飛藹繡,長頭大耳短身軀,南極之方稱老壽。”這就是人們對壽星的印象。
不過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稱壽星是彭祖,因為他的長壽而被尊敬,但在道教典籍中,這一點從來沒有被承認過。其實,不管福、壽、祿三星是誰,人們之所以崇拜和奉祀他們,都是對幸福、富裕和成功的真誠追求。
文曲星的相關記載
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早的國家之一,對北斗七星的觀察早有記錄,但七星之名完整的記載,始見於漢代緯書。初有兩種名稱,一為《春秋運斗樞》所記。曰:“天樞,第二旋,第三璣,第四權,第五衡,第六開陽,第七搖光。至第四為魁,第五至第七為標,合而為斗。”道教形成後,以北斗為天神加以崇拜,並對之作種種神學解釋。文曲星是北斗四星,五行屬癸陰水,是天權伐星。附帶性質。管科甲名聲、文墨官場、功名、文雅風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