線上八字排盤

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詳解 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規律

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詳解 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規律

你們對於天干地支了解嗎?有一部分的人了解, 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知道,想要知道看看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詳解就可以了,你們對於天干地支的時間轉換了解嗎?知道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有沒有什麼規律嗎?要怎麼樣才可以更好的記住天干地支,如果你們想要了解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詳解。

【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詳解】

一、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

這個涉及到十二時辰和現在的24小時的時間的換算,要知道具體的時間就需要知道各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。

1、子時: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。對應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。

2、丑時:雞鳴,又名荒雞,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。對應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。

3、寅時: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,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對應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。

4、卯時: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,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對應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。

5、辰時:食時,又名早食等,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餐時間,對應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。

6、巳時:隅中,又名日禺等,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對應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。

7、午時: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,對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。

8、未時: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,太陽偏西為日跌。對應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。

9、申時: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,對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。

10、酉時: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,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對應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。

11、戌時: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,此時太陽已經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對應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。

12、亥時:人定,又名定昏等,代表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靜。對應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。

古代的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,所以十二時辰可以上對應24小時,自然我們得到了具體的時間可以進行天干地支的時間換算。

二、天干地支時間換算

1、時支公式:偶數時支=小時÷2-1,奇數時支=(小時+1)÷2-1

2、時干公式:時干=日干×2+時支 (晨子=-1,夜子=11)

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計算的時候是把子時作為日期分界線來看的,子時分為晨子和夜子兩個小時,也是因為古代一個時辰是現代2小時,把兩個公式結合起來就是具體的天干地支時間。天干地支的組合和年份對應一樣也有個六十個。

【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規律】

天干:木分為陽木、陰木;火分為陽火、陰火;土分為陽土、陰土;金分為陽金、陰金;水分為陽水、陰水。木火土金水,它們是循環相生的關係,和太極圖一樣,一陰一陽不斷循環往復。那麼甲木就是陽木,乙木就是陰木,丙火就是陽火,丁火就是陰火,戊就土是陽土,己土就是陰土,庚金就是陽金,辛金就是陰金,壬水就是陽水,癸水就是陰水。

十二地支陰陽屬性:

子水就是陽水,醜土就是陰土,寅木就是陽木,卯木就是陰木,辰土就是陽土,巳火就是陰火,午火就是陽火,未土就是陰土,申金就是陽金,酉金就是陰金,戌土就是陽土,亥水就是陰水。

到這裡大家發現規律了嗎?跑得快的為陽,跑得慢的為陰。

那麼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是怎麼組合的呢?

一個陽的天干配一個陽的地支,這個是最基本的規律。

可還是很多的人還搞錯,有的人把一個陽的天干配一個陰的地支,這個是錯誤的,

或者是把一個陽的天干配一個陰的天干,或者是把陽的地支配一個陰的地支,

又或者是陽天干配陰地支,或陽地支配陰天幹,以上的這些都是錯誤的。

正確的排列一共有六十個組合,這個也是六十甲子的由來,

下面我們來排列一下。

十天幹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

十二地支: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

先從十天幹、十二地支的第一個符號排起:天干排在前,地支排在後或者是天干排在上,地支排在下,這樣的排列順序不能搞錯了。

①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、戊辰、己巳、庚午、辛未、壬申、癸酉;在農曆(陰曆)裡,

這十個組合對十天,也叫作上旬,農曆的一個月是30天。

到這裡很多朋友會問了,十個天干配十二個地支,地支多出了兩個,那兩個地支,不用排了嗎?其實不是的,空出的兩個地支,叫空亡。我們接著往下排。天干不變。前面有兩個地支戌、亥沒有排到,我們優先排沒有排到的地支。

②甲戌、乙亥、丙子、丁丑、戊寅、己卯、庚辰、辛巳、壬午、癸未;在農曆(陰曆)裡,

這十個組合對十天,也叫作中旬。地支剩下申、酉沒有排到,也可以說是申、酉空亡了。

下次排就要優先排它們兩個。天干不變,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排列,沒有拍到的繼續排,

③甲申、乙酉、丙戌、丁亥、戊子、己丑、庚寅、辛卯、壬辰、癸巳;在農曆(陰曆)裡,

這十個組合對十天,也叫作一下旬。沒有排到的就空亡了,這次沒有排到的是午、未,那空亡的是:午、未。空亡下次優先排,天干不變,地支沒有排到的先排:

④甲午、乙未、丙申、丁酉、戊戌、己亥、庚子、辛丑、壬寅、癸卯;地支剩下辰、巳沒有排到,那空亡的就是:辰、巳。

天干不變,地支沒有拍到的先排:

⑤甲辰、乙巳、丙午、丁未、戊申、己酉、庚戌、辛亥、壬子、癸丑;這次沒有排到的是寅、卯,因此空亡的就是:寅、卯。

⑥甲寅、乙卯、丙辰、丁巳、戊午、己未、庚申、辛酉、壬戌、癸亥。

到這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剛好全部排完,且沒有重複的。一共有60個組合,也可以說,這六十組就是六十年,它們是不斷地循環的。我們的干支紀年法,就是這六十個組合構成的。

天干地支是什麼?

天干地支簡稱干支,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仁、桂;地支:子、醜、寅、毛、陳、思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徐、亥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匹配,形成60個基本單位。古人稱之為干支紀法,作為年、月、日、時的序號。

天干地支的作用

考古學發現,商朝後期皇帝B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60個甲子,可能是當時的日曆。這也說明干支紀日在商朝已經開始使用了。根據研究,魯隱公三年二月(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)發生了一次日食。這是中國使用干支紀日的準確證據。使用皇帝年是漢武帝時期的建元年。

干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,從未停止過。因此,它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,很容易計算歷史時間。

比如馮婉貞:咸豐庚申,英法聯軍白海入侵。咸豐,皇帝年號;庚申,干支年。

漢武帝之前,中國使用天干地支年;從漢武帝到清末,使用皇帝的年號和天干地支年齡;民國初期,公元年齡用於民國誕生時間或公元年,民國後廣泛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