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到上上卦是值得高興的事情,但世事無絕對,生活中多的是樂極生悲的例子,你知道乾為天是什麼卦嗎?乾為天卦是大吉大利的上上卦,占得此卦說明你最近的運勢非常好,乾為天卦是極好的,但很多人可能駕馭不了,今天小編就為各位小伙伴帶來乾卦為什麼常人不能用。
【乾為天是什麼卦】
乾為天卦是易經四十六卦的第一卦,本卦天道剛健,運行不已。君子觀此卦象,從而以天為法,自強不息。
乾為天卦原文
幹。元,亨,利,貞。
象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
乾為天卦詳解
大象:天行剛健,自強不息。
運勢:飛龍在天,有名利雙收之意,要把握機會,爭取成果。
事業:萬事如意,心想事成,事業如日中天。不過陽氣已達頂點,要懂得盛極必衰,需要提高警惕,力戒驕傲。心境要平和,如果能夠充分發揮才智,保證事業成功。
經商:十分順利,有發展向上的大好機會。不要操之過急,宜冷靜分析形勢,這樣才能把握時機,定會有滿意的結果。
求名:潛在能力尚未充分發揮,還需進一步努力,過程中要克服驕傲自滿的情緒,以淵博學識和高尚品質,成君子之名。
婚戀:陽盛陰衰,不過剛柔可相濟,能形成美滿結果,女性要多溫柔些。
決策:只要保持自身的剛健、正直、公允的實質,修養德行,積累知識,堅定信念,自強不息,必能克服困難,成就大的事業。
乾為天卦預示什麼?
這個卦是同卦(下乾上乾)相疊。象徵天、德才的君子,又象徵純粹的陽和健,代表興盛強健。乾卦是根據萬物變通的道理,以“元、亨、利、貞”為卦辭,有吉祥如意的意思,教導人遵守天道的德行。
乾為天卦是同卦(下乾上乾)相疊,這個卦象還是比較好的,往往象徵天,喻龍,也就是德才的君子,又象徵純粹的陽和健,表明興盛強健。乾為天卦是根據萬物變通的道理,以元、亨、利、貞為卦辭,示吉祥如意,教導人遵守天道的德行。
幹為天卦代表極陽之象,為純卦、六衝卦,是大好、大壞的卦象。這個卦象對事一般為吉象,為主管、負責任,可以任用擔當大事,或開業當老闆,得此卦都屬吉象,只是必須有一個好的助理更佳,而且升官、考試、升遷都較有利。
乾為天卦是什麼意思?
1、乾為天卦看買賣:命主小利可得,大則勿取,勿太張揚。
2、乾為天卦看尋人:已遠走高飛,不易找到,在西北方向。
3、乾為天卦看失物:可望尋回。
4、乾為天卦看外出:利於出行,結伴而行更佳。
5、乾為天卦看考試:有望取得好成績。
6、乾為天卦看訴訟:宜據理力爭。
7、乾為天卦看開業:開業者需要耐心觀望。
8、乾為天卦看運勢:有地位擢升、名利雙收之象,功名榮顯得貴子。
9、乾為天卦看疾病:病情惡化,宜細心調養,注意頭、腦、骨髓等病變。
10、乾為天卦看子女:命主兒女健康,幸福有為。
【乾卦為什麼常人不能用】
駕馭不了,就是天下第一兇卦
乾卦居六十四卦之首,稱為天下第一卦,所謂“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,乃統天……”。於是人們想當然以為,這必然也是天下第一的吉卦,一個絕對吉利的卦,所謂“元、亨、利、貞”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,也必然是天下第一的吉事,世人於是每每以此自許。
然《莊子·天下》雲“《易》以道陰陽”,易《繫辭上》也雲“一陰一陽之謂道”,若干卦只是如此,首先就有悖於陰陽之道。真相只能是,至陽的乾卦,潛藏著至陰的一面,它既是一部《九陽真經》,也是一部《九陰真經》。天下第一吉,只是它的一半;與之相配的另一半,正是天下第一兇。正如至陰的坤卦,也潛藏著至陽的一面,譬如女人的“為母則剛”。
西漢象數易學大家焦贛(gòng,字延壽),著有《焦氏易林》,被清代象數易學大家尚秉和稱為《周易》“象學”的集大成之作。《焦氏易林》中便是這樣描述乾卦:
道陟石阪,胡言連謇;
譯瘖且聾,莫使道通;
請謁不行,求事無功。
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:你走上高高的石板路,迷路了而去問路,卻碰上了個口吃的外國人。倒是也有翻譯的人,但是卻又聾又啞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你的路怎麼能走通呢?所謂叫天天不應、叫地地不靈,要辦的事只能無法成功。
這是以一個情境,來描述乾卦所呈現的“象”,真是倒楣透頂、不順到家了,簡直就是絕境。其所觸及的,就是乾卦那至陰而第一兇的一面。為什麼是這樣的情境,尚秉和曾進行詳細的解釋,因很複雜這裡暫且不表。值得注意的,是其中的一句總體說明:
林詞(《焦氏易林》所說)所以不吉者,以卦為純陽,陽遇陽則窒故也。此《易》之根本大義,自此義不明而《易》多誤解。
乾卦純陽,六十四卦的乾卦,是八經卦的乾卦相疊而成,這就是“陽遇陽”。所謂“孤陰不生,孤陽不長”,譬如安居樂業、繁衍生息必須是男女搭配,國家治理、四海承平必須是君臣搭配,身體健康、持續奮進必須是作息搭配……光有一個就不成,這就是“窒”,所謂窒息,窒息了就離死不遠了。而且陽為動,這陽遇陽,就像蛇纏在人身上,人掛在懸崖上,越掙扎便越緊,越動就越容易掉下去,真是凶險之極,稱為天下第一兇,可謂一點也不為過。這個情境,我稱之為“孤陽之危”。
既然如此,乾卦卦辭、彖傳、象傳、文言傳等所說,卻為什麼不是給人這個感覺,而字字句句都是指向這是頂高明究竟呢?
因為你所領會的大吉,正是從這大凶中來的,是突破了這大凶而有的,而且這大凶是必然遭遇、必須面對、必要經歷的。陽遇陽,是你自身的陽剛,與方向目標的陽剛,但一路之上,卻都是陰、皆是凶。因為純陽本就是純陰成就的,就如能歷練人的從來是逆境。只有到達最後,只有將這至陽至陰一合而為太極,所謂“保合太和,乃利貞”,才成。能如此,乾卦就是天下第一吉;做不到,便是天下第一兇。能不能的關鍵,就是你能否駕馭,進而突破。乾卦所示,並不是終極的陽道,而是終極的陰陽之道,是以至陽步入至陰,再從至陰走出至陽。
所以乾坤本是一卦,之所以是乾卦居於首而不是坤卦,則是因為陽為動,而開始是你要往前走,最後是你要走下去。就算是修行,就算修行是趨靜守靜,這趨而守之,也依然是動。就算是證道,就算證道是不離清淨自性,這不離也是從起用無礙中來。乾坤本一,但乾為始終,六十四卦初始是乾而後坤,最後是既濟而後未濟。這就像家庭實在很重要,男人終究要回家,終究是從家裡出來;但是打拚才有家,維持這個家還是要靠打拚。
世出世間,這都是第一法則,只是人們全沒注意到,或者沒有看至這一層。
譬如出世法,禪宗的頓悟是怎麼來的?是參出來的。參又是什麼?是你抱著一定要搞明白的心,去找一個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。一個不肯撒手,一個始終躲閃,就像大慧宗杲禪師經常拿來問學人的那個話頭:“喚作竹篦則觸,不喚作竹篦則背。不得下語,不得無語。不得於意根下卜度,不得颺在無事甲裡。不得於舉起處承當,不得良久。不得作女人拜繞禪床,不得拂袖便行。一切總不得,速道速道!”這不正是“陽遇陽”嗎?不正是以至陽遇於至陽嗎?
參禪在沒有結果前,絕望以及不斷加深的絕望,是你唯一的感受,因為你在不斷用盡你的力氣,可是越來越沒有出路,所以參禪參到瘋癲的數不勝數,這不又正是“窒”嗎?只有等你破參,參出頭來,待雄雞一唱天下白之時,才能只有哈哈大笑而已。而能到這一步的其實鳳毛麟角,太多人一輩子沒個結果,一生彷彿白過,而這不又是天下第一吉與天下第一兇之間嗎?
也正是因為看出了此中之凶險,永明延壽禪師才倡導學人要同時念佛,就是為了給人個依靠和保障。他所謂:
有禪無淨土,十人九蹉路;陰境若現前,瞥爾隨他去。
無禪有淨土,萬修萬人去;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
有禪有淨土,猶如帶角虎;現世為人師,來生作佛祖。
無禪無淨土,鐵床並銅柱;萬劫與千生,沒個人依怙。
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、流傳最久的佛教宗派,也正是禪宗和淨土,這豈不是暗合陰陽太極之道嗎?豈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自有其深度和原則在嗎?
再譬如世間法,但凡有大成就的人,基本都是有大野心的人。他們都是從野獸橫行的叢林中開闢出自己的一條路,建立起自己的一片疆土。這還是陽遇陽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有如走過一場煉獄,伴隨著數不盡的冷眼嘲笑、迷茫失敗、走投無路,一路咬牙堅持著走乃至爬。這還是個窒。走不過來堅持不下來,甚至死在半路上的,也是大多數,還是大凶大吉之間。
世人皆幹,所以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,不要再一味地以這個來勵志,來自許為無可厚非。老子云“自知者明”,俗話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,在這個所謂大成就上,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能否駕馭住這個幹道,有沒有突破出去的可能。不然就是個埋頭找死或作繭自縛,而能力不夠邪門歪道或自苦悲憤來湊,還不自知。
而平凡普通的人,終究是大多數。人生在世,也不能不有所追求,實現自我。屬於他們的出路是什麼呢?自然便是避免陽遇陽——你自己不要純陽,而要半陰半陽。不要一腦門只想著成功,只想著一定要住怎樣的房子、開怎樣的車、有多少的存款。這些事要做,但要給自己的生命成長、精神富足留一半位置,要有這個生命的陰,然後再去滋補人生的陽,就像鍋裡有水才不怕火燒,鍋裡沒水乾燒那就壞了。如此才能無論如何這輩子你都是贏家,因為你做了你該做的,你也沒有虧待自己;剩下的,那都是命。
你做的事上也不要純陽,也要半陰半陽。不要只盯著那些成功人士、自己所謂偶像做到了什麼高度,自己便也要做到這個高度,這是跟自己過不去,找不自在找罪受。只要盡力了,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,也就行了。人就算能力本事再大,也都是有數的,比起天地來都是極有限的。在這有限之內搞攀比刷存在感,又有什麼意思呢?
又或者說,這也是一種純陽和幹道,是平凡的純陽和幹道。是在自知之明中為自己劃定邊界,在這邊界內修純陽、行幹道。而邊界就是安全,就是可靠,因為其中也是陰陽吉凶之間,但你有能力走出來。人之為人,都是有自己的邊界的,都是需要明白自己的邊界的,這又是一種智慧,超越了人之能力差別的智慧。多少別人眼裡羨慕仰望的人,其實也是沒有這個智慧的;很多平凡普通的人,倒是有著這個智慧。唯一沒有邊界,不需要也不應該有邊界的,只有道業。
以上乾之吉凶,是把人按天賦能力分類來看。其中的道理說白了,就是一切得到,都是有相應的代價的,既有已經付出的代價,也有可能尚潛伏著而沒有呈現的代價。而人們都是只盯著得到,而不考慮代價;只想著所得之好,而不考慮這代價自己能否承受。“富貴險中求”,這是不移的客觀法則,一切富貴無不如此,只是表現上緩和還是劇烈罷了,就如做實業的未必來得比做金融的風險小,只是回饋上沒有那麼快速強烈而已,這樣的例子還少嗎。“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”,則是人性不移的定律。唯智者能思,我沒有享那福,但也沒有受那罪,能明白至此還有什麼不知足的。乾卦大凶之象則進一步告訴我們,這不只是現象歸納和經驗總結,而實是天道本來的機制和法則。
此外,還有一種不分類的、普適的、更為根本的幹道吉凶在。
乾為純陽,道家就是修純陽,因為陽為清氣、生氣,陰為濁氣、死氣,修純陽就是修清一純生之氣,修成之人所以為“仙”;而徹底清除那些濁氣死氣,因為濁處所生都是髒毒之物,純死氣的那是鬼。陽氣是溫熱的,陰氣是寒冷的,對於人之身體,陽氣足的人自然身體好、精力旺,像一團火;陰氣大的人自然身體弱、精力衰,像一堆灰。如果是落在人之心靈這個根本上,這陰陽二氣又分別是什麼呢?
這是很多人都沒注意到和正視過的事情:心靈之陽氣,就是一個“情”字,所謂熱情、溫情。多情的人,就是個陽氣足的人,所以從來是這樣的人在真正地發現和創造著美好,也能將美好感染於他人、世間乃至萬物,就像陽光照耀著世間,只因陽氣、生氣本來如是。哪怕是多愁多病身的林妹妹,她生命的最深處,也陽氣充沛。道家說神能馭氣,神這裡陽氣足,氣這裡陽氣便足,身體這裡陽氣便足,身體便能健康暢快,這便是個養生的根本法門。除非是先天根基不足,或者後天積重難返,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林妹妹只是如此,王陽明也是如此。
“情深不壽”之謂,也是當然,但這不是情之過,而是人之過。曾有讀者問我,佛家說“多情乃佛心”,又說“情生智隔”,是什麼道理?我說情生智隔之情,是欲。情是有明之慾,欲是無明之情。問題在有明還是無明,不在有情還是無情。情深不壽與情生智隔,咎在無明,不在情。若是有明,情正是道之量,道的境界,叫做“聖人有情,而不為情所累”。
而心靈之陰氣,就是一個“智”字,所謂陰謀、陰沉、陰鷙、陰狠。智巧太多、心機太重的人,就是陰氣重的人,智巧心機本就是冰冷的,本就是唯利是圖的。陰氣重所以濁氣重,他們心中所以生長著太多骯髒汙穢之物。陰氣重所以鬼氣重,他們所以多疑,所謂疑心生暗鬼。正因為如此,他們的下場所以往往是算計慣了別人到頭來反被算計,他們的結局所以往往是陰溝裡翻船。因為陰氣重,所以他們都無情,他們看到的都是醜惡,他們太少感受到人世間天地間的美好,一輩子哪怕風光過享受過,也實實在在枉為個人、白活一場,同時實實在在損耗著自己的身體和壽數,虧得一塌糊塗。
那麼人要怎麼做、做個怎樣的人?便很明白了,就是做個溫情、熱情、多情、深情的人,如此生活,如此做事,如此活著。法門簡簡單單,就是少去想、多感受,活在體驗裡、不在思慮中,放棄宏觀、貼近細節。用靈感、通感、感應,去代替思考、分析、計劃,沒有不行,只有你訓練不足、程度不夠。這樣的人,一定是純粹真實的人,或者在走向純粹真實的人。要自知自覺自己的有情,自己在做一個純粹真實的人。而後,走向莊子所謂的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處。
同時,要做好準備,明白自己必然得走過那條幹道,要經歷那場“陽遇陽則窒”——世間到處都是功利的人,到處都是叢林法則,到處都是無情冷漠,你能否堅持走下去、堅定走下去?能,人會負你,人間會負你,天則絕不會負你。不能,我已經聽得見陰風陣陣,從你身上自裂的縫隙不斷鑽入。這裡,沒有退路可言,不分高下智愚。
陽遇陽則窒,如果用大家都聽得懂、感受得到的話說,是什麼呢?那便是:一個純粹的人,不論是純粹於感性還是純粹於理性,不論是純粹於詩與遠方還是純粹於世間事業,要保持他的純粹,最終走到那個純粹的無上回報處,必要經歷千難萬險、千山萬水。